【人物经历】
周邦彦是北宋重要作家,诗、词、文、赋无所不擅,但在他生时即为他的词名所掩,其文、其诗,多零落不传,唯有年轻时所献《汴都赋》,为当时所称。《宋史》说他年少时“疏隽少检”(生活放浪,不守礼节),不为州里推重,而博涉百家之书。
元丰初,周邦彦到汴京。
元丰六年(1084年)献《汴都赋》,长七千字,宋神宗(赵顼)见而异之,召他到政事堂,命李清臣在迩英阁朗诵。赋中多古文奇字,李清臣多不识得,只好读其偏旁。这是一篇摹仿汉代《两都赋》、《二京赋》的大赋,其规模也像汉赋。赋中用假设的人物“发微子”和“衍流先生”的对话来逐步开展对于汴都描写与颂扬,其间也表示赞许王安石的新政,因而大获赏识(这和他后来的宦途坎坷很有关系,他与属于旧党的苏门词人不同,在政治上倾向于变法的新党)。
献赋之举传播之后,周邦彦名动天下,官职也自太学诸生直升为太学正。但以后久不迁升。
宋神宗死后,旧党执政,苏门诸君子纷纷回到朝廷,周邦彦则被排挤出京城,而出任地方官,先任庐州(今安徽合肥)教授,后任溧水(今属江苏)知县。
宋哲宗(赵煦)即位后,又调回汴京,哲宗命他再诵《汴都赋》,以后一直做京官,历任秘书省正字、校书郎、考功员外郎、卫尉、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。并以直龙图阁出知河中府(今山西永济),知顺昌府(今安徽阜阳)。改知隆德府(今山西长治),迁官明州(今浙江宁波),再度调回汴京,拜为秘书监,进徽猷阁待制,直到徽宗(赵佶)时代提举大晟府(中央音乐院)。
由于不愿与蔡京奸党合作,晚年又被逐出朝廷,到顺昌(今安徽阜阳)、处州(今浙江丽水)等地主官。
徽宗宣和三年(1121年),病逝于南京(今河南商丘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