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译文赏析】
『译文』
繁茂的原上野草,一年一度地枯萎了又茂盛。野火烧不尽它,春风吹来它又生长起来。远处的芳草蔓延至古道,阳光下它那翠绿颜色连接着荒凉的古城。目送着远行的人离去,生机勃勃的野草也含着惜别深情。
这是一首借咏野草来讽刺小人的寓言诗。其中“原上”比君侧;“枯荣”比去一小人又来一小人:“火烧"比斥除不能尽。‘春风’比乘时又崛起:‘侵逆’比倾轧君子;‘接城’比欺凌君上;‘别情’比小人的殷勤处最易动人”。此诗构思新颖,寓意深刻。
『创作背景』
《望天门山》是公元725年(开元十三年)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(今属安徽)途中行至天门山,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。
『艺术特色』
“望”字统领全诗
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,题为“望天门山”,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,系诗人舟中放眼而“望”之所得。全诗在“望”字统领下展开,“天门”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,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。诗人身在船上,眼望两岸青山,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,故写出“两岸青山相对出”的佳句,似青山有情,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,颇富情趣。
山水互为映衬
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,互为映衬的。楚江浩荡,似乎把“天门”冲“开”,而“天门中断”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。天门两峰横夹楚江,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。山依水立,水由山出,山水相连,景象壮观。“碧水东流”为山峰所遏制,故至天门而回旋,山为水开,水为山回,互为制约,又融为了一体。“相对出”的“两岸青山”,与水中的“孤帆一片”,点面结合,动静相衬,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。通览全诗,山形水势,或合说,或分写,或明提,或暗示,密切相关,互映互衬,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。